有一次,我們去郊區旅遊,郊區的條件比市區要差一些,尤其是廁所,沒有沖水設備,一進去臭氣熏天,毛坑裏全是人的糞便。一般人都會覺得挺噁心的,但作為一個醫生,我覺得更噁心!為什麼?憑著職業習慣我馬上判斷出,這些大便不是正常的大便。什麼樣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我們以前在上生理解剖課的時候,書裏有對人體排泄物,包括對大便的描述,是用醫學術語描述出來,大家聽了都感覺很好笑,叫做“金黃色的,圓柱體;香蕉形的,很通暢”。可我看到這個公廁裏邊沒有一個大便是這樣的。都是青色的、綠色的,而且成形的很少。有句罵人的話叫做“說人話不幹人事,吃人飯不拉人屎”,現代這些人,“說人話不幹人事”的多了,“吃人飯不拉人屎”的也多了。

青綠色糞便,說一句不好聽的話,那就不是人屎!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人大便顏色變成深綠色的呢?首先是吃肉吃得太多,其次是我們吃的食物裏有污染,加上現代人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鬱,所以大便無法正常。為什麼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醫裏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穀雜糧為食,現在以肉食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覺得很虧,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濕的,脾受到傷害,水濕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堆積。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內有濕氣。體內有濕氣,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問題。

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濕邪。寒、熱都好辦,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咱就驅風,有燥咱就潤燥,有暑咱就清暑。然而,有濕呢?那就有點難辦了。用燥濕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濕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裏除了燥濕,還有利濕、化濕、滲濕等對付濕邪的方法,方法越多,就意味著這個敵人越難對付。

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濕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濕氣比較重,寒濕襲人。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時候來得痛快。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濕,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濕氣裏應外合,糾纏不清!

為什麼以前僅僅盛行於我國西南的川菜風行全國?因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濕邪比較重的西南一帶人需要用它來化解體內的濕氣,現在,全國人體內都有濕氣了,都需要辛辣來化解,於是大家本能地愛上了川菜。

有病的人體內,是頑固的濕邪;貌似健康的人體內,也有濕邪埋伏在那裏伺機行事。那麼,怎麼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濕呢?

最便捷的方式,還是看大便:

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

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

如果不便於觀察馬桶,也可以觀察手紙。大便正常的話,一張手紙就擦乾淨了。但體內有濕的人,一張手紙是不夠用的,得三到五張才能擦乾淨。

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很重了,濕氣粘膩性讓大便粘在腸子上,被腸子吸收,而不讓它排出體外。這樣,糞毒入血,百病蜂起,而一般的醫生往往就病論病,而不明白病根在於體內的濕氣,胡亂治療,這是更可怕的事情。

這是一篇噁心的文章,但願列位看官不是捂著鼻子看完的。但是,沒辦法,疾病就是這麼噁心,它包藏在人體的皮囊之內,我們看不見,西醫拉開這個皮囊,能看見,我們中醫則通過觀察外在的能看到的東西想像出體內邪氣的情形。當然,如果你實在不願意觀察大便,看看舌頭也可以,不妨每天早上刷牙前抽出寶貴的兩秒鐘,吐出舌頭觀察一下,是不是黃中帶膩,如果是,那也是體內有濕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者膩得越厲害,說明濕邪越厲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那麼,不用看舌頭,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斷他體內濕氣很重。中醫裏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

濕邪是現代人健康的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兇。只要濕邪少了,一切所謂的現代病都會遠離我們,一切噁心、慢性的疾病也會失去存在的倚仗。如何對付濕邪,祛除濕邪,是我以後的文章的核心內容之一。把體內的濕氣驅逐出去,一切都沒那麼噁心了。

所以多吃紅豆薏仁湯來除體內的溼氣,是最好的養生方法。

摘自:北京最貴中醫師-武國忠網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iuhua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