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上很多朋友都說:春天來了,該談談春天如何養生。其實我已經談過了,記得前面寫了一篇《春天裏,讓我們去看桃花》,那就是春季養生啊。其實,養生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春天出去踏踏青,感受春天蓬勃的生髮之氣,對健康就已經有不可思議的作用了。不知道朋友們這個春天有多少時間是用來親近大自然呢?當然 ,既然養生無處不在,我那篇文章肯定沒有說全面。這裏不妨補充一點。時間不等人,轉眼五月到了,今天是立夏,好在不是太熱,空氣中飄著槐花香,仍有春意闌珊的感覺。此時談養生,就春天和夏天兼顧吧。春夏如何養生呢?大家都知道:春夏養陽。

前段時間,受香港某財團董事會的邀請,我去給他們的高管做了一個系列的健康講座。有人問:“春夏養陽如何養呢?秋冬養陰乃注意營養,多食滋補,春夏養陽當吃些什麼呢?”

其實,食物不能完全解決養生問題。陰陽的含義是多重的:寒為陰,熱為陽;氣入肺為陽,水穀飲食入胃為陰;宣發為陽,收斂為陰;忙為陽,閑為陰……所以,養陰、養陽都須全面考慮,落實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馬上有人問了:“我只需最簡單的方法,解決我們目前最大的誤區。”不愧是頂級的企業的管理人員,他們不管問什麼問題,都能問到點子上!

我說:“那更容易了。春夏養陽,首要的就是春夏不要貪涼。”因為熱為陽,涼為陰嘛。春天暖、夏天熱,都是有其道理的。人在秋冬養陰時,毛孔閉合,身體在積聚能量的同時,也積聚了一些污垢、毒素,到了春天和夏天,毛孔張開,人體的能量要向外宣發,因此體內的污垢和毒素要借助這個宣發之勢而排出。春天,收斂了一冬的身體尚有餘寒,寒則溫之,而後方利於宣發,所以,春天需要多穿點衣服,捂一捂,把汗捂出來,這就是“春捂秋凍”中的“春捂”。夏天就不用捂也能出汗了。我們可能注意過,夏天出的汗,又黏又膩,這就是體記憶體積的濕濁邪氣。南方農人夏天有“雙搶”,割完早稻有得馬上把晚稻秧插下去,搶割搶插,揮汗如雨,忙得不亦樂乎。別看這麼累,其實也是在養生。雙搶後,秋風漸至,人們身清氣爽,因為他們通身的邪毒濕氣都排盡了。如果我們夏天一天到晚都貪涼,天天吹空調,毛孔閉塞,很少出汗,那就無異於閉門留寇了。

《黃帝內經》說,夏三月,當“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夏日綿長,晚上可以睡晚一點,早晨要儘量早起,切勿生倦怠之感,連午睡都要儘量避免。春天、秋天和冬天都可以午睡,夏天最好別午睡,因為夏季屬火,心旺於夏季,午睡又是補心的,所以,很多人夏季午睡起來後,發現眼睛紅了,這就是補心補過了的緣故。這麼老長的一天,我們用來幹嗎呢?用來充分把自己的內在能量發揮出來,使其成氣候。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努力工作,多多加班,可以去追求功名利祿,可以去追求異性……總之,要把精力放在外面。春天和夏天你就使勁折騰吧!

總之,不要貪涼,不要犯困,努力工作,使勁折騰,這就是春夏養陽。到了秋天,你事業上會有累累碩果,身體上也會有清爽通透之感,到那時候,就得收斂起來,安心養陰了。

摘自:北京最貴中醫師-武國忠網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iuhua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